各有关单位:
《天津市滨海新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规划(2022-2024年)》 已经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滨海新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2022年6月 28日
天津市滨海新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规划(2022-2024年)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1年被文化和旅游部、 财政部命名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根据文旅部等《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管理办法》等要求,为进一步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推动创新发展,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创新机制体制,深化文旅融合,推进科技融合,加强社会融合,努力推动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为建设美丽滨城文化强区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
实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核目标,在不断巩固建设成果基础上,每年推动建设一批具有智慧化、社会化、文商旅融合等特点的公共文化服务新空间、新项目、新组织,形成一批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新亮点,进一步丰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公共文化建设“十个有”滨海模式,建成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地位相匹配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为本地区乃至更大区域提供有益示范。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重点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1.实施公共文化新空间创建计划。积极推动“三馆一站”
等文化场馆打造主题鲜明、空间美观、体验美好的特色分馆、主题馆。各开发区切实发挥产业与科技文化资源优势,兴办产业博物馆、企业文化科技展陈馆、改革开放陈列馆等阵地。各涉农街镇因地制宜建设乡村戏台、非遗传习所、村史馆、文化公园与文化广场等传统文化传承空间,成为展现乡景、记忆乡愁、凝聚乡情、富有乡韵、喜闻乐见的乡村文化阵地。城区各街道结合商业街区建设,积极发展集互联网服务、数字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多业态于一体、小而美的公共阅读和艺术休闲空间。加强滨城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活化利用,推动大沽船坞和塘沽南站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性开发。推动海河两岸健身路径和文化广场开发建设。推进滨城书吧与书城建设。积极推进东疆保税港区图书档案馆、渤龙湖体育健身中心、滨海新区博物馆新址、国家海洋博物馆海洋公园科普宣教馆、大港湿地博物馆、大沽龙灯广场、北塘古镇非遗擂台广场、北塘古镇非遗文化中心等项目建设。
2.实施文化品牌提升计划。办好“滨海艺术节”、“滨海少儿评剧节”、“读响新时代-滨城全民阅读节”等全民艺术普及和阅读推广服务品牌。组织开展京津冀文化交流活动,打造“滨城秀丽”交流品牌。积极参与承办全国第十九届群星奖戏剧曲艺类决赛和优秀节目展演活动。积极组织争创全国公共图书馆优秀阅读品牌、全国文化馆站优秀艺术普及活动品牌、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国家文化品牌。推动“三馆一站”提炼开发文化 IP,带动基层服务品牌的创造与提升,力争全区各级重点文化服务品牌达到50个,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滨城文化品牌矩阵。组织举办“滨城村晚”、“滨城乡村艺术节”、“滨城社区文化艺术节”,推进街镇“一街一品、一村一品”工程,切实打造一批基层群众文化品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吸引力和参与度。
3.实施文艺创作提升计划。精心打造《镲韵纷飞》等舞蹈作品参加全国和天津市群星奖评选。围绕加快推进美丽滨城建设,组织群文骨干开展系列重大主题创作和展示活动,推出一批具有滨城特色、体现滨城精神的文艺精品。围绕迎庆党的二十大等重要主题搭建征集评比和宣传展示活动载体,推动社会各类群体广泛参与群众性原创文艺创作。
(二)深化文旅融合,增强发展动能
1.实施全域旅游示范区提升计划。 坚持文商旅融合发展,深化中新天津生态城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新发展,推进万达旅游度假区、妈祖文化园、国家海洋博物馆文化公园等载体项目建设,进一步打造成为文旅消费龙头区域。坚持“文化+”理念,推进天津经开区创建天津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充分发挥周大福大厦、天津茱莉亚学院以及高新技术产业资源优势,推进研学游、工业游等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全面提升滨城核心区域文旅消费。
2.实施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城市试点建设计划。积极落实《滨海新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推动开发区和街镇积极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休闲街区或广场,组织开展旅游演艺、非遗展示、文创展卖等多样化的文旅消费体验活动。以智慧山那山街区、滨海文化中心等夜市街区为重点,打造文旅消费之夜新体验,带动公共文化服务繁荣发展。以经开区、保税区和滨海高新区为重点,发展现代工业旅游和航空航天游文化消费品牌。以智慧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为重点,形成“科技+文化+生活+旅游”的文化旅游体验经济聚集区,不断丰富文旅消费新业态。发挥滨城襟河枕海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海洋特色文化旅游,推进国家海洋博物馆、航母主题公园、东疆湾沙滩、大沽口炮台等景区文旅消费提质增效。
3.实施文旅功能双向融合计划。进一步推进滨海新区图书馆文创空间建设,深化文旅职能融合。积极推动“三馆一站”优化场馆空间,建设旅游服务阵地,加强文旅职能融合。推动滨海新区文图博等机构“进景区” “进公园”,举办文化创意市集、广场文化等聚人气、接地气的展演活动。积极推动景区景点切实兴建文化阵地, 丰富旅游消费体验。组织打造滨城冰雪文化旅游季、滨城文旅马拉松等文旅活动品牌。
(三)推进科技融合,拓展数字应用
1.实施数字文化应用场景拓展计划。 大力发展基于5G 等新技术应用的数字服务类型,积极推动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化业态在区文化馆、各公共图书馆中的应用,推出有声图书馆、文化馆互动体验等新型文化服务方式。推进“三馆一站”、“互联网+群众文化活动”,实现重大群众文化活动高清网络直播。高标准完成“中新天津生态城智慧图书馆服务和管理标准化试点”工作,拓展智慧图书馆等应用场景。
2.实施文化云平台提升计划。开发建设滨城智慧文旅平台,建立文化和旅游消费数据监测分析体系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服务的便利化、精准性,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智慧化建设。加强“文化随行”云管理建设, 完善公共文化大数据采集、储存、分析等软硬件系统,提高滨城公共文化“智治”水平。加强资源整合,提升“文化随行”云服务能力,成为滨城文化网上集成展示与服务平台。推动“文化随行”与国家云和天津文化云, 以及滨海智慧文旅等平台对接,提高服务能力与影响力。
3.实施数字文化服务提升计划。以滨海新区民俗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产业文化等为内容,加快建设滨城数字文化资源库,为创建滨城数字文化品牌提供重要支撑。以促进全民阅读和全民艺术普及为目标,实现滨海新区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联采联建,不断丰富数字文化资源总量。推进滨海新区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建设,培育“滨城云艺”、 “滨城云读”、“滨城云博”等线上文化服务品牌。积极推进街镇居村数字文化服务载体建设,提升基层数字文化服务水平。
(四)强化社会融合,激发供给活力
1.实施社会参与聚能计划。完善系列配套政策和创新举措,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多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多样化供给。推动社会力量参与街镇文化站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促进提高群众文化自治水平。对存在人员缺乏等困难的公共文化设施,鼓励通过服务外包、项目授权、财政补贴等方式,引入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社会组织进行运行或连锁运行。各街镇和功能区要积极引入社会力量盘活利用闲置楼宇资源和新建居住区非经营性配套文化设施,切实增加群众文化设施面积,积极优化空间布局,与人口分布相均衡,编实织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夯实“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2.实施文化志愿服务体系提升计划。完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健全文化志愿者注册招募、服务记录、管理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组织实施全民阅读推广人和全民艺术普及推广人制度,鼓励全社会参与文化志愿服务。依托“三馆一站”等公共文化机构,健全各级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建设一批文化志愿者工作站,支持文化能人开展志愿服务,形成一批文化志愿服务品牌。积极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滨城文化志愿服务的组织实施和管理水平,加强文化志愿服务统计,提高志愿服务管理规范化水平。
3.实施文化社会类组织培发计划。积极拓展滨城文旅高质量发展联盟,积极开展联盟培训活动,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供给市场主体。依托街镇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和枢纽型社会组织,进一步加强对文体活动类社区社会组织的培养、引导、扶持和管理,逐步成为合格市场主体。鼓励文化类社会组织参与评估定级,积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推动文化类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文化设施的管理运营和服务,激活基层文化阵地。
4.实施社会化服务监管评估计划。积极加强社会化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监管,完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体系。要加强财务绩效审计和服务业绩评估,确保公共资源高效使用。强化外部评价,建立健全由政府部门、市民和媒体以及社会第三方等共同参与的监管评估机制。健全退出预案与机制,坚持低效问责,并保障项目后续有序接管。
四、保障措施
1.健全组织领导。全区设立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健全组织机制,加强决策部署和、宣传动员、统筹协调、督查指导,做好任务分工,纳入绩效考核,确保各项目标落到实处。各街镇与开发区、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对标对表,逐项完成目标任务,达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核标准。
2.加强队伍建设。组织开展文化干部培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健全文化业务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引领队伍提高战斗力。建立滨海新区公共文化服务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咨询评议、决策参考、理论指导和实践研究。
3.加强经费保障。积极落实区级和各开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支出。积极支持示范区创新发展探索,为政策创新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4.健全服务标准。根据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核标准,进一步制定滨海新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滨海新区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绩效评价标准、滨海新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考核评级标准。
5.加强宣传推广。坚持典型引路,积极总结基层创新发展经验和案例,通过简报等形式加强宣传推广。积极参加“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走廊”发展联盟等组织的经验交流活动。积极组织国家级和市级媒体以及各类新媒体开展宣传报道。积极发挥区融媒体主阵地作用, 向市民汇报,努力提高创新发展成果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天津市滨海新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示范区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2022年6月 28日印发
主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文旅局
推荐使用IE8及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网站标识码:1201160051
联系方式:022-65309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