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和旅游局

为推进宪法全面实施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扎实理论支撑
发布日期: 2024-01-02 11:04      来源: 《民主与法制》周刊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就推动宪法全面实施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开创了新时代依宪治国新局面,推动我国宪法制度建设和宪法实施取得历史性成就。全国宪法理论工作者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我国宪法制度和宪法实践中的重要问题,主动深入思考,积极贡献智慧。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今年年会的主题是“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去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的署名文章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提出了明确要求。文章发表后,宪法学研究会第一时间组织召开座谈会,认真学习有关精神。一年来,全国各法学院校的宪法学科以及广大宪法学者对此进行了持续研究和阐释。在宪法学研究会学术年会上对这个问题进行更加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是很必要的,有助于进一步加深理论认识、凝聚学术共识、形成一批高质量学术成果。

    海南的发展与现行宪法实施关系密切。40年前,党中央作出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的决策后,1984年5月,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关于海南行政区建置的决定;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2021年6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授权海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海南因改革开放而兴,今天的海南已经成长为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宪法学研究会年会再次在海南举办,具有特殊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现代化,宪法在其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宪法学研究会要牢记“国之大者”,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治实践,为推进宪法全面实施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贡献力量。

    一、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构筑胸怀祖国的学术视野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法律依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之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价值引领和路径保障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宪法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的统一意志和共同愿望,是国家意志的最高表现形式,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宪法的至高地位决定了从事宪法学研究工作,必须要有全局意识,要将服务国家发展作为宪法学研究的宏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时代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重要论述凝聚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运用宪法治国理政的智慧和经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宪法理论和实践,构成了一整套科学完备的宪法理论体系,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宪法理论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确立了新时代中国宪法学的研究新范式,是我们从事宪法理论研究和教学的重要指引和遵循。宪法学人要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历史伟业的高度,立足时代之需、人民之需,聚焦宪法实践需求,深入研究坚持党对宪法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权保障,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宪法监督的程序化、规范化,全面落实“一国两制”制度等重大理论命题,为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为推进宪法全面实施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

    二、建构本土知识体系,修炼独立自主的学术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结合当代中国宪法制度和宪法实践,加强中国宪法理论研究,提炼标志性概念、原创性观点,加强中国宪法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巩固中国宪法理论在我国法治教育中的指导地位。”中国宪法学是在中国大地上成长起来的学科和学问,建设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宪法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宪法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系统工程,也是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的学术基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和法律观为指导,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并汲取世界宪法文明的有益成果。多年来,中国宪法理论研究高度重视建构独立自主的知识体系、概念体系,立足现行宪法文本、宪法制度,聚焦重大宪法命题和宪法实践需求,宪法学研究会和多个法学院校宪法学科通力合作,在建设自主学术平台、打造自主学术品牌、塑造自主学术话语方面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年度十大宪法事例发布与研讨、中国宪法学青年论坛、宪法学基本范畴与方法学术研讨会等学术品牌已经形成了全国性、跨学科的影响力。

    三、尊重学术发展规律,坚持学术上的交流互鉴

    通过繁荣中国宪法学研究,推动宪法理论学说的守正创新,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文化繁荣作出独特的学术贡献,是我们宪法学人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学术繁荣要以尊重学术规律为前提,要小心呵护有利于学术创新的制度环境与人文环境。在这个过程中,交流互鉴的学术路径是极为重要的,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历史经验表明,中华文明的文化影响力居于鼎盛的时期,也正是整个国家充满文化自信、对外开放包容的时期——文化自信与文化开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个道理完全适用于当前的宪法学研究工作:开放的心态能够让我们清醒看到自身理论体系的不足,并积极利用一切可资借鉴的有益理论;自信的心态能够让我们真正重视本土实践经验的价值,不仅可以为普遍理论提供中国素材,更要有志气、有魄力以中国实践去增益、修正和完善普遍理论。过去一年,在中国法学会的领导下,在宪法学研究会的积极组织下,我们派出中国宪法学者代表出席了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世界宪法大会、在哈萨克斯坦举行的亚洲宪法法院会议等重要国际、地区学术会议,发出了中国宪法学者的声音,取得了良好的交流效果。要进一步加强宪法学的对外交流,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交流互鉴中加强中国宪法学的国际传播,推动学术繁荣和文化繁荣。

    30年前在海南举办的宪法学研究会年会主题是“宪法与改革开放”,今天,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再次齐聚海南,共商宪法全面实施之国是。抚今追昔,继往开来,从改革开放到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脉络清晰可见。身处时代大潮的中国宪法学面临着全新课题,也迎来了广阔前景。让我们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积极作为,不负时代所托。

    (作者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会长。本文是作者10月21日在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23年年会上的致辞。)

    checktaskdate=&unchecktaskdate=&titleformatstring=False_False_False_&thirdtitle=&Check_IsAdmin=True&Check_UserName=wgjadmin&Check_CheckDate=2024/1/2 11:05:45&Check_Reasons=
    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
    天津市各区政府网站
    滨海新区政府系统网站
    重点链接